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雷达装备课程OCPPPS教学改革
一、雷达装备教学改革中的问题
(一)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不吻合
雷达装备课程是雷达维修专业的岗位任职课程,对应的岗位责任是雷达装备维修保障工作,主要是学习雷达装备原理知识和维修技能。从这两年岗位反馈情况来看,部分毕业学生的维修保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,原因在于课程目标定位不准,没有与岗位需要的型号装备维修能力对接好,教学内容滞后岗位实际科目,跟不上岗位装备维修保障创新发展。
(二)理论与实践内容融合不深入
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,理论部分包含雷达装备的功能、组成、工作原理等知识理解,实践部分包括结构查看、参数测量、故障检修等技能训练。当前教学采用“先理论、后实践”两步骤,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不充分,理论教学主要是对照教材进行内容宽泛式的教学,理论指导实践操作的作用不强。而实践操作由于雷达装备数量有限、实践内容少,更多停留在理论阶段,不能促进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。
(三)模式方法与学为主体不适应
小班化、自主学习、双现场、远程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,线上、线下、课外、课内教学方式,多半用于教学示范课或教学比赛中,没有形成主流形态。以“教为主”向“学为主”的自主学习方法转变过程中,很多老师没有把握好士官学生的特点,过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在课堂上放任自流,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差,纪律松弛,学习效果不理想。
(四)信息化平台手段配套不齐全
虽然经过几年的雷达装备教学条件建设,初步开发了“雷达装备维修辅助教学平台”、型号装备模拟仿真软件、“双现场”高清投影系统、网络微课程、教学管理系统等教学手段,但数量比较少,人多机少矛盾突出,看不见、听不清、效率低下问题依然存在。
(五)质量评价的管理过程不规范
教学评价涉及课程教学的所有要素、环节,是一项贯穿全程的系统工作,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。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和实装机考等方式,比较成熟规范。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情况、作业完成质量和单元测试等多种形式,需要课前、课中、课后的过程性评价,而目前只有纸质表格登记方式,还没有一个评价管理系统和配套的评分机制,使得评价缺失、流于形式。
二、基于信息化手段的OCPPPS教学对策
按系统思维、闭环处理方法,将上述各个方面问题的解决过程,放置到雷达装备学习过程这个主线中,以岗位任务、装备型号、实际故障为牵引,以模拟器、仿真软件、校园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支撑,构建了由“目标—内容—前测—参与式学习—后测—强化(OCPPPS)”等过程组成的教学模式[1],如图1所示。
图1 OCPPPS教学模型
(一)对照岗位标准,明确教学目标
岗位标准始终是牵动教学目标的指挥棒,对照新的岗位能力标准,重新梳理相应的岗位职能,由强调单一维修技能,向突出“知识+技能”能力提升,具体可映射为雷达原理知识能力、装备操作能力和装备维修能力这三个教学目标。
(二)依据能力目标,融合理实内容
一是围绕三个能力,倒逼教学内容。通过学习整机和各分系统的功能组成、基本原理等内容达成雷达原理功底能力;实习整机和各分系统结构查看和操作使用等内容达成装备操作能力;实习仪器使用、参数测量、故障检修等内容达成装备维修能力。
二是按照“实、理、实”,重构内容模块。在内容模块安排上,采用“先实践、再理论、后实践”三步骤,先进行结构查看、操作使用实习,再进行功能组成、工作过程原理讲解,最后进行参数测量、故障检修等实践多练,最终使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[2]。
三是依据工作流程,引入课堂内容。将岗位驻训、演习、实兵对抗作战任务,以想定案例形式引入课堂,并以岗位工作过程实施每次课教学过程,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致,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工作了。
(三)创新学为主体,注重参与学习
瞄准教学目标,根据理实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,依托型号装备、模拟器、仿真软件、校园网络平台构建全新信息化教学环境,创新“学为主体、教为主导”翻转课堂模式,实现三个转变:①由“课内”向“课外”转变,课前下达教学目标、任务和相关测试,课后进行互动交流、强化提升;②由“线下”向“线上”转变,通过线上交流、作业、评价,使老师无形的手能够接触到学生;③由“主教”向“主学”转变,学生在任务情境中,自主体验、探讨学习,建构知识和技能,老师设计、把控课堂,从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偏航。
上一篇: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反思
下一篇: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研究